今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如何有序推進“雙碳”目標的實現?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我國正面臨較高的清潔低碳電力需求、高比例新能源消納、高耗能產業脫碳等多重壓力。核電在我國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化能源體系進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是當前我國核電布局還不足以支撐“雙碳”目標的實現。未來,在我國新能源富集的內陸地區構建以核能為基荷電源的能源供給體系,對于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至關重要。
構建內陸核電必要性在哪里?王壽君表示,一是內陸核電是國際核電發展的慣例,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得到證實。世界范圍內一半以上的核電機組分布在內陸地區。美國內陸核電數量占88%,密西西比河流域建有32臺核電機組;法國內陸核電數量占69%;俄羅斯內陸核電數量占58%。從運行和管理經驗來看,內陸核電機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到了時間的驗證。在我國,以“華龍一號”核電技術為例,采用了“能動與非能動相結合”的安全設計理念,針對各類不同嚴重程度的事故都有充分可靠的安全措施,安全性得到充分保障。二是內陸核電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選項。近年來,受電煤供應緊張、煤價急劇上升、電力消費需求較快增長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煤電出力不足問題突出,煤電企業大面積虧損。從中長期看,在標準煤價格超過700元/噸時,核電成本低于煤電成本,核電的經濟競爭優勢將隨煤價的上漲進一步凸顯。發展核電填補化石能源退場產生的空位,成為能源體系低碳轉型的橋梁和可行之路。三是內陸核電是解決電源出力不足、電力供需失衡的重要手段。近兩年來,我國能源電力短缺呈現出小范圍臨時性向大范圍長時間蔓延的趨勢。2021年9月下旬,東北三省風電出力不足裝機容量的10%,加之作為基荷能源的煤電出力不足,電力供應缺口增加至嚴重級別。在“雙碳”目標下,能源電力行業處于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過程中,夏冬季節性“雙高峰”電力緊缺局面及極端天氣下電力安全穩定供應緊張的情況將明顯增多。核電作為高效能源,能量密度高、無間歇性、受自然條件約束少,具有穩定供應能力,是增強能源安全的重要選項。
“目前,我國已明確提出了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方針。但是,當前我國核電發電量僅約占全國總發電量的5%,且布局不均衡,核電機組全部分布在沿海地區?!痹谕鯄劬磥?隨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深化實施以及內陸地區降碳壓力加大,非化石能源缺口將進一步增大,我國現有核電布局將無法滿足“雙碳”目標的需求,亟須由沿海地區向新能源富集的內陸地區拓展。特別是對于大規模發展新能源基地的中西部地區,以核電為基荷電源,與波動性強、不易于調配的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互補發展,為電網提供堅強的電源保障和電壓支撐,可以在提升新能源電力輸送能力的同時,保持區域電網的安全穩定。
那么,如何加快啟動內陸核電?王壽君表示,在“雙碳”背景下,核電將由過去戰略性的少量補充,逐漸演變為保障電力系統安全和低碳清潔電量供給的基礎性能源??紤]到核電從啟動到投產周期較長,應超前謀劃布局并盡快啟動內陸核電項目。建議在高比例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的內陸地區,結合跨區域電網通道規劃,啟動建設核電項目,構建以核電為基荷電源的能源供給體系,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和電力輸送能力。(來源:人民政協網首發,記者李元麗)